国务院新闻办今天(1月17日)举行发布会,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作情况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2年国民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3.0%。这是继2020年、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、110万亿元之后,又跃上新的台阶。
2022年,我国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,有效应对国际形势、国内疫情、高温干旱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,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,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的成效,民生保障持续加强,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。
产业发展基础夯实。农业增产丰收,工业“压舱石”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,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.2万亿元,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.5万亿元,均居世界首位。工业对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6%。
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5.1%,增速比2021年加快0.2个百分点,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内需总量规模继续扩大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,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达到了12万亿元。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,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。
消费价格温和上涨,CPI全年上涨2%。人均GDP达到了85698元,比上年实际增长3%。按年平均汇率折算,达到12741美元,连续两年保持在1.2万美元以上。
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,超额完成了1100万元的预期目标。
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,中国GDP3%的增速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,也是一个比较快的速度。同时也要看到,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,国内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,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。
2022年是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一年。中国经受了新冠疫情的冲击,同时面临着世界供应链重塑、内需持续不足等多风险叠加。但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、供应链产业链体系完整齐全、长期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。
去年四季度以来,海外需求收缩进一步显现,国内疫情对宏观经济的扰动加剧,经济复苏进程明显放缓。国务院防疫二十条新规和“新十条”规定陆续颁布以后,市场信心大力提振,全面助力社会面复工复产,但随着国内疫情政策转变,国内各地疫情陆续迎来一轮高峰,对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影响。
康义强调,下阶段,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着力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,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,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: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。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(包括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,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)141175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。具体来看,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,人口出生率为6.77‰;死亡人口1041万人,人口死亡率为7.37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-0.60‰。
12月70城房价出炉:1月16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。12月份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5个,比上月增加4个;二手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3个,比上月增加1个。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.2%转为持平;二手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5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。二线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3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;二手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4%,降幅与上月相同。三线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3%,降幅与上月相同;二手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4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1个百分点。
今起多国来华由所乘航司查48小时核酸:近日,中国驻多国使馆发布“关于前往中国旅客疫情防控要求的通知”:根据中国政府2022年12月27日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要求,前往中国旅客须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验测试,结果阴性者可赴华。为确保国际旅行健康安全,自2023年1月17日起(当地时间),执飞赴华航班的航空公司将负责查验旅客登机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请予以配合。中国海关将在旅客入境时对证明进行抽查。据媒体梳理,从昨天开始已有中国驻多国大使馆发出同样的通知,包括中国驻美使馆、中国驻加拿大使馆、中国驻日本大使馆、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等。
2月16日起恢复对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: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16日发出通知决定,自2023年2月16日起,各地文化和旅政部门恢复对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。暂缓新批涉外营业性演出活动(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)。通知要求,各地要继续加强对营业性演出活动的审核把关,督促演出举办单位执行“乙类乙管”后的疫情防控措施,持续推动演出市场繁荣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。
国内油价迎新年第一降:2023年1月17日24时,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新年首次下调窗口。据国家发改委消息,自2023年1月17日24时起,国内汽、柴油价格(标准品,下同)每吨分别降低205元和195元。全国平均来看,92号汽油下调0.16元;95号汽油下调0.17元;0号柴油下调0.17元。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,加满一箱92号汽油,将少花8元。
喜马拉雅实现历史首次盈利:近日,据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在公司年会透露,喜马拉雅于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千万级的盈利,这也是喜马拉雅创业十年来首次实现盈利。余建军在年会上提到,盈利得益于公司在三个方向的努力:战略与组织清晰度不断的提高;坚持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导向的长期主义;降本增效,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。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,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已达2.82亿。
先声药业新冠口服药上市申请获受理:1月16日,先声药业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,该公司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先诺欣(先诺特韦片/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)新药上市申请(NDA)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以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受理,获批上市后将用于轻型和中型新冠病毒感染(COVID-19)成年患者的治疗。1月17日,先声药业股价收跌超15%。对此,公司表示:先诺欣新药上市以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受理,用时将快速缩短。至于股价反应是市场行为,不以公司意志为转移。
12月末外汇占款余额21.47万亿元:央行1月16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至2022年12月末,中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14712.28亿元,环比增加938.79亿元人民币。外汇占款余额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。
复星获银团贷款120亿:1月16日,上海复星高科技(集团)有限公司与8家国内银行贷款签约仪式在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举行。根据协议,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中国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作为联合牵头行,中国民生银行、中国进出口银行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参贷行,共同组成银团,向复星高科提供总计人民币120亿元贷款。
工行上海分行拟向房企提供2400亿元意向授信:1月16日,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举办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签约仪式,与沪上16家房地产企业签订《银企战略合作协议》,合作意向性融资总额达2400亿元,包括中骏、仁恒、凯德、瑞安、龙湖、宝华、大名城、祥源、旭辉和宝龙等房企。根据合作协议,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将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,积极对接沪上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,为房地产公司可以提供房包括但不限于地产开发贷款、按揭贷款配套、保函、并购贷款等综合化金融服务。
A股震荡港股收跌:周二A股指数全天震荡整理,截至收盘,沪指跌0.1%,深成指涨0.13%,两市全天成交额7072亿元。港股震荡下行,恒指收跌0.78%,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.14%
国内生产总值,是一个国家(或地区)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。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,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情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。
工行分行一前柜员“挥霍”储户30万 律师回应:储户务必紧盯银行柜员将存款存入银行系统